物聯網(IoT)有能力讓我們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方便、更緊密,但許多批判性思想家承認對消費者隱私的擔憂。消費者團體、企業,甚至政府都曾大聲疾呼物聯網被利用的危險,但這些真的值得消費者關注和積極行動嗎?
規模與未來
部分問題是由于物聯網可以提供的龐大連接性。十多年前,大多數人只使用一種設備(家用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連接到互聯網。如今,大多數消費者至少擁有少量聯網設備,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甚至是旨在讓生活更輕松的升級廚房電器。大家庭在決定購買哪些家用電器時,通常需要考慮冰箱的大小或爐子上的燃燒器數量等因素,但如今還可以選擇包括互聯網連接和其他高科技功能。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物聯網的繁榮將催生出數十億臺額外的連接設備,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十年后,普通家庭中可能會有數十臺設備。
如果每個設備都有與之相關的隱私問題或固有的安全漏洞,那么擁有設備的倍增將使普通家庭面臨的總風險成倍增加。換句話說,如果物聯網設備的風險水平與2005年筆記本電腦相同,并且您擁有數十臺聯網設備,那么您的脆弱性將是當時的數十倍。
持續聆聽
消費者隱私組織最大的擔憂之一是您的設備可能會不斷地傾聽您的聲音。任何帶有麥克風的設備,例如您的智能手機或智能揚聲器,即使您沒有直接使用它,或者即使您認為您已將其關閉,也可能會聽到您的聲音。例如,亞馬遜的Echo揚聲器需要持續監控語音命令,這意味著它們可以“聽到”您的對話。
想象一下,在你的廚房里和朋友就一件敏感的事情進行對話,比如猜測離婚的可能性。如果您的智能冰箱或爐子碰巧收聽,它可以將該信息反饋給其制造商,然后制造商可以使用該信息向您宣傳特定服務。想出一個有問題的場景并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例如配偶看到離婚律師的廣告,因為他們使用相同的Wi-Fi路由器。
數據共享
大多數大型科技公司已承諾以負責任的方式使用消費者數據,無論是隱含的還是在其服務條款中。但是,通常幾乎沒有阻止公司將您的數據出售給其他提供商,或將數據借給他們以換取金錢。數據在當今社會非常有價值,這意味著公司渴望得到它。在幾筆交易中,您的數據最終可能會落入聲譽較差的公司手中,或者最終可能會被公眾訪問。
設備交互
物聯網不斷變得越來越復雜,部分原因是您擁有的每臺設備都有可能與其他設備連接。在不久的將來,將家庭網絡“縫合”在一起的智能揚聲器和其他設備將變得更加普遍,并且認為您的烤面包機、電視和藍牙揚聲器都可以相互交談并分享有關您習慣的信息。
在某種程度上,這會帶來更多的便利;您的電視觀看習慣可能會生成一份推薦食品清單,或者您的鍛煉習慣可能會在您跑步回來時提示您的恒溫器降低家中的溫度。但所有這些信息交流也會讓你更加脆弱;只能訪問您的一個設備的惡意用戶可能會訪問您的整個網絡。鏈中的單個漏洞可能導致其廣泛失敗。
無害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許多物聯網設備的感知無害性。現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將聯網設備當作玩具,許多成年人戴著健身手環或智能手表,卻沒有經常考慮到他們身上連接著一個不斷聯網的設備這一事實。很難將您的“智能微波爐”視為技術安全隱患。
這種自滿情緒使人們低估了與物聯網相關的潛在隱私和安全問題。僅僅因為某事看起來沒什么大不了,或者看起來不會構成威脅,并不意味著它是無害的。
缺乏監督
目前,幾乎沒有政府或監管機構對物聯網的設計或制造方式進行監督。相反,我們將其留給企業來確定什么是“負責任的物聯網”,并使用該信息來創建他們的產品。這使消費者處于危險境地。公司沒有任何要求讓他們的設備符合特定的安全標準,也沒有任何透明度舉措迫使公司準確披露他們如何收集或使用數據(盡管歐盟正在集中努力推動更好的標準)。
政府權威不一定是答案,但完全缺乏第三方監督是一個明顯的弱點,它使已經與物聯網相關的所有其他弱點復雜化。
你應該擔心嗎?
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您是否應該擔心失去隱私或物聯網固有的安全問題?
考慮:
你有什么要失去的?如果您個人信息丟失,您個人會失去什么?在最壞的情況下,連接設備中的漏洞可能會導致您丟失重要密碼,例如銀行帳戶登錄信息。但在影響較小的層面上,你可能不得不擔心的最糟糕的情況是你的談話被偷聽了。據我們所知,真正具有破壞性的黑客攻擊的發生率會很低——但如果你有很多損失,或者如果你非常重視自己的隱私,你應該比大多數人更關心。
個人曝光。您將對這些問題有多少個人接觸?對于初學者,請考慮您擁有多少連接設備以及您計劃獲得多少;顯然,您家中的智能設備越多,您就越容易受到攻擊。您的特定智能設備選擇也將發揮作用;從信譽良好、透明的公司購買智能設備比從新興初創公司或有可疑做法歷史的公司購買智能設備更容易受到攻擊。購買前務必進行研究,如果您特別關注物聯網隱私,請考慮限制連接設備的數量。
個人習慣和最佳實踐。您可以通過加倍培養良好的個人習慣和最佳實踐來緩解物聯網的許多不足。例如,您可以確保為所有設備選擇強密碼,并定期更改這些密碼。您可以閱讀您使用的設備和服務的條款和條件,并確保加密您的本地Wi-Fi網絡。您還可以自定義您的設備設置,以盡量減少或控制發送給外部科技公司的信息。
邁向新時代。最后,考慮物聯網的狀態將如何發展。這是一項仍處于起步階段的技術,因此過早地過于沮喪或自滿是沒有意義的。密切關注新的發展,例如新的政府法規和新趨勢,或智能設備中發現的新漏洞,并利用您對這些發展的了解來為您的決策提供信息。
對物聯網隱私和安全的擔憂不應阻止您購買最新的小工具,也不應引發您的任何生存危機——但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大數據和物聯網的倫理問題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或解決,因此在它們之前,作為知情消費者,您有責任了解您購買的產品、它們背后的公司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產品。